搜索

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博弈

2023-12-24 0

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前進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1992年進入市場經濟后,由于外部環境和主觀因素、歷史矛盾和現實問題等多種因素疊加,雞西礦務局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這一時期是企業變革最為頻繁的特殊歷史時期。

雞西礦務局1990年至1993年隸屬國家能源部,1994年至1998年隸屬煤炭工業部。1998年煤炭工業部撤銷,雞西礦務局下放到地方管理,當年省政府接管后,雞西礦務局隸屬省企工委、省國資委。2001年8月28日,雞西礦務局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革,企業改制為雞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仍隸屬省企工委、國資委;8月31日,公司召開首屆董事會。

1991—1995年,雞西礦務局提出堅持以轉換經營機制,加大改革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提高‘兩效’為中心,突出抓好安全,保證持續穩定發展煤炭生產為重點,以加強企業管理,依靠科技進步為手段,把生產水平、職工素質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推向一個高層次,建成一個綜合力強,整體功能完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的新型礦區。1996-2000年,是雞西礦務局歷史上最困難的五年。1998年煤炭部撤銷,礦務局劃歸地方領導,在經濟運行上被完全推向市場,國家對礦務局完全“斷奶、斷糧”。煤炭產銷量急劇下滑,當年原煤產量僅有520萬噸,虧損大幅增加。拖欠職工工資嚴重,礦工大量流失,一些技術人員另謀生計。礦區不穩定因素增加,群體上訪事件頻發,滴道礦2000多名退休職工堵鐵路、堵公路長達9天,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不良政治影響。

面對嚴峻形勢,雞西礦務局在經濟運行上,提出了“依托煤炭求生存,跳出煤炭求發展”的戰略構思,號召員工走工務農、工務牧道路,大力發展第一產業,鼓勵庭院經濟,各自突圍,各自解困。大力精簡分流人員,到1998年累計分流下崗30 674人,減輕了企業負擔。1998年9月1日,雞西礦務局出臺基層單位全部放開、實行獨立經營、變為二級法人的舉措,并注冊登記法人營業執照。從1999年3月30日開始, 雞西礦務局實行新的銷售管理體制,成立銷售總公司,設銷售、運輸、洗煤三個處,設進出口、儲運、生活、多種經營四個公司,設駐遼、吉、黑三個公司。1999年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對恒山礦、小恒山礦、穆棱礦、大通溝礦開始依法履行政策性破產程序,重新組合之后陸續安置職工1.66萬人,為企業改制做了必要準備。

2000年,新任雞西礦務局局長的趙文林提出了“吃上飯、吃飽飯、吃好飯”的發展方向,大力弘揚長征、大慶、抗洪“三種精神”,工作上從轉變干部作風抓起,突出井下生產一線,開展了上總量、達標準、保安全、增效益會戰,使礦區形勢開始有了新變化,職工情緒穩定,各項工作穩步回升。2001-2005年,是雞西礦業集團走出低谷、復蘇振興的五年。借助國家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煤炭市場好轉、價格持續上揚的有利因素,抓住機遇快發展,努力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開始建立規范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穩妥地改革轉制,進一步活化經營機制,細化經營管理,抓接續上總量,強化質量達標工作,加大安全投入打牢基礎,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和員工隊伍建設,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礦區政治經濟社會面貌實現一年一個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