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曲律動的交響樂——公司信息化建設工作紀實

2023-12-23 0



信息化建設是礦井智能化建設的基礎,一臺臺礦山設備在信息網絡信號的數據傳輸下,各系統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奏響了公司信息化建設的新樂章。


近年來,公司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振興,錨定構建具有雞礦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目標,全面推進智慧礦山建設,率先成為東北三省“5G+智慧礦山”項目建設落地企業。


在短短三年時間里,從東山礦“一枝獨秀”到3個智能化示范礦井、10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順利建成;從迅速發展的wifi6、4G+、5G+萬兆網絡系統,到各礦信息主干線全部實現萬兆傳輸,83%的固定機臺實現無人值守;從將城山礦選煤廠建成集團公司首家智能化選煤廠,到建成集“產學研、轉創用”于一體的龍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成功承辦全省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會,到東山礦智能化礦井建設項目成為2022年世界5G大會優秀案例……公司以“智能”換“產能”,信息化建設滲透性更強、覆蓋面更廣。



圖片


目標明確,吹響信息化建設號角


早在2020年,公司第一次黨代會召開之時,公司就搶前一步對“依靠科技加快礦山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提產能、增規模,實現雞礦高質量發展”有了規劃和期許。“四化”建設的快發展需要基礎設施的“強引擎”,歲月如梭,腳步不停,如今的信息網絡已如“玉笛飛聲”散入公司井上井下各個角落。


今年5月,公司多了一個86人組成的滴道盛和礦立井帶班視頻群。在這個群里,井副總以上領導、井區干部、安監人員等帶班人員會將自己發現的隱患、正在做的工作、需要提供的幫助等工作信息和相關視頻隨時隨地發到群里,群內成員都會第一時間關注動態,以便隨時認領任務,及時完成并上傳結果,形成閉環管理。他們將拍攝地點設在了每一個隱患可能出沒的作業地點和角落、每一個員工關注的熱點,甚至會多人“直播連線”解決一些棘手的難點。自從采用了井上下信息聯通、工作面視頻共享的新入井帶班模式,這個井共傳送工作面視頻10800個,隱患排查整治立行立改1162條,組織各類現場辦公15次,解決問題80余條,實現了礦井“上下聯動、專業聯動、干群聯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同樣感受到現代化礦井氣息的還有滴道盛和礦九井的干部員工,他們將智能防爆手機親切地稱為“掌中寶”,無論身在地面還是千尺井下,只需打開手機APP,礦井絞車、高壓供電、排水、通風、皮帶等各個生產設備的信息盡在“掌”握,可以隨時利用手機對其進行開停控制,實時掌握生產進度。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加大投入,合奏推進信息化旋律


在公司部分礦井的智能化安全生產指揮中心,昔日在千尺井下辛苦勞作的礦工, 此時已是西裝“白領”,眼睛緊盯在LED拼接電子大屏幕上的實時畫面和各項數據,手執鍵盤鼠標,在敲擊和移動中,調度現場采、掘、機、運、通各大系統。曾經這些相對獨立的“小陣地”已被聯成一個“大舞臺”,珠聯璧合、繁忙中自有章法。


東山礦是公司智慧礦山建設的“領跑者”,公司第一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東北三省第一個井下5G基站都在這里投建,隨處可見的“高科技”讓礦井面貌煥然一新——皮帶機、運輸機、轉載機、破碎機實現自動化;采煤機、綜掘機實現遠程操控、“智”動“干活”;“無人駕駛機車”練達老成、輕車熟路,深受礦工喜愛;智能巡檢機器人、固定監控設施24小時無縫值守;依托5G建設的信息化管控平臺,成一家之大成,實現了礦井上下數據監視、智能控制和集中化展示與關聯分析……在這里,每個環節都井然有序。“相對普通綜采隊,智能化采面可減員50%,月人工成本降成近20萬元以上。”東山煤礦智能化綜采隊黨支部書記秦文智介紹。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走進城山礦寬敞明亮的井下中央變電所,各色開關、高防等設備設施整齊地排列在一側,一個灰黑色的輪式巡檢機器人看上去低調嚴謹,他正瞪著一雙銳眼,近乎苛刻地審視每一處細節,并將每個設備的運行數據源源不斷地“遞交”到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一直以來,城山礦對礦山智能化建設知之真切、行之篤定。這里不僅建成了全省首座智能化選煤廠,生產過程中的介質、水、電、藥劑等物資消耗可自動計量分析、自動精準添加,大型智能化設備、各類巡檢機器人也如一個個智慧生命,按部就班、一絲不茍,與煤礦工人并肩奮斗在各自的崗位,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就像一個“智慧大腦”,它不僅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重要點位的視頻畫面、風險辨識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井下井上各類安全生產數據“了如指掌”,對設備設施的遠程監測、自動預警、自動控制也“游刃有余”。前不久,黑龍江省煤礦“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現場推進會議在這里召開,這里相繼召開過黑龍江省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會、龍煤集團選煤系統智能化建設現場會等多個現場會,城山礦乃至公司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始終登高望遠、不止于前。


圖片


廣泛應用,激活高質量發展音符


自從啟用了“以量計資”信息化工資結算平臺,員工工資定額標準上調,全礦月工資總額不升反降,員工積極性和工作質量卻普遍提高。平崗礦掘進區507隊王炳貴的一句話透露了其中的玄妙:“每天收工后,我都要在手機APP上確認自己的當日工作量。這上面每班打了多少根錨索、掛了幾片網都顯示得清清楚楚,每項工作都有固定單價,質量驗收合格的自動計入工資,從班長、段長、區長到礦長甚至我的家人都能通過APP看到我們每個人每天干了多少活干得怎么樣。一想到可能有這么多人‘關注’我,我工作起來就特別賣力。”信息化打通了下級與上級、部門與部門、內部與外部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協同合作的同時,使得企業管理變得更加精細、高效。


就在今年,公司的“儲運銷一體化管控平臺”進入試運行階段,這個平臺整合了煤場管理、銷售管理、運輸管理、煤量過衡管理、風險防控管理等煤炭營銷全流程業務,可以實現自動發運、自動結算,系統測試以來數據準確率達100%;負責物資采購計劃、采購、供應、管理、倉儲的信息化系統完成了從“NC6.5”到“NCC”的進化升級;材料智能領取系統自助領料,閉環配送;社會職能智慧管理平臺正式上線,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全礦井數據匯聚、業務綜合管控的信息集成平臺正在努力構建。用流程管事、用制度管人,在電腦、手機屏幕的方寸間,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規范。管理無聲,卻能春風化雨、無為而治,形成超越“加法”的整合力量。


圖片

圖片


在公司11月末召開的科技創新大會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賢君對公司致勝未來目標堅定、滿懷信心:“要牢牢把握科技創新服務企業經濟建設這一核心,依托現有基礎和條件循序漸進,推動煤炭開采全產業鏈智能化。年底前要完成4個煤礦井下WiFi6網絡建設,全公司煤礦井下網絡覆蓋率達到100%;煤礦輔助系統無人值守達到90%以上。明年上半年各礦重要場所和重點隊組AI視頻監控系統要實現全覆蓋。到“十四五”末,萬噸用人率降到20人以下,全員工效提高20%,重大安全風險管控、現場安全隱患整改達到100%,基本實現“六零”目標。到2030年,現有生產礦井全部達到智能化示范礦井標準,基本形成具有雞礦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新體系。”


圖片



文字:郝俊丹

圖片:于海 譚振洋

視頻:劉子龍

編輯:郝俊丹  唐雅楠  孫宇

審核:孫鵬  陳忠國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