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一步優化工程設計,對即將施工的每一項工程都要認真研究、反復測算,杜絕無效工程和無效進尺,避免設計上的損失和浪費……”“技術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技術設計的不到位會給企業在物力、財力、人力和時間上造成巨大的損失……”工程設計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無論是在會場還是現場,公司主要領導都曾多次這樣強調。近年來,公司按照“堅持經濟技術一體化,優化工程設計,杜絕‘最大的浪費’”的總體要求,在工程設計上堅持安全、經濟、技術、環境“四位一體”論證制度,在工程設計之初,就最大限度簡化系統、簡化環節,合理集中生產提升礦井經濟運行質量。嚴格按照集團公司“夯基礎、上標準、謀長遠、促發展”的部署要求,切實地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公司要求各單位,凡是水平設計、采區設計必須經過公司專業部門的審批;礦工程設計必須經過礦總工程師審批,方可執行,極大地增強了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公司在源頭上推進經濟技術一體化,確保取得實效。
城山礦二水平東部43號層采區是該礦2024年的重點接續采區,工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設計之初,該礦就按照經濟技術一體化原則,以召開會議的方式集思廣益,反復調查論證,力求讓工程設計在源頭上就盡善盡美,隨著工程逐步推進,工程技術人員并沒有放棄完善工程的想法。今年年初,他們取消了3噸底卸式礦車運輸,改為皮帶連續化運輸。有效解決運輸線路復雜、距離長的問題,大大緩解了多隊組施工時主運巷的運輸壓力,有效地提升了運煤效率,緩解了安裝回撤工作時的運輸壓力,更減少了10余個作業崗位點。初步估算一下,按照城山礦輔助工種人均工資計算,取消三噸礦車運輸,每班可減少4到5人作業,這一個班就節省了3到4人工資支出,一天有三個班節省10個人的工資,一個月就能節省4到5萬元。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東海礦。該礦六采上山采區儲量約150萬噸左右,是該礦打開七采區的前期重要開拓工程。按照原有的開拓設計模式,起初,該礦工程技術人員為這個采面布置了皮帶道、絞車道、回風道。后來,該礦從全礦接續、施工成本、采區儲量等方面綜合考量,經過反復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論證,最后將絞車道與皮帶道合而為一,布置了一條機軌合一巷,受到了公司領導的認可。這樣原有設計的三條開拓巷道變成兩條開拓巷道;不僅可緩解該礦接續緊張的局面,也為該礦更早地開采六采上山采區提供了時間保障,更因為在設計上節省一條巷道,為全礦節約資金750萬元左右。今年,新發礦建成了該礦第一個智能綜采工作面,并且實現了達產。在總結經驗成績時,新發人都說,這智能化綜采面設備中凈化水也該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去年年末,在新發礦設計安裝智能綜采工作面的幾乎同時,該礦也在積極設計安裝龍煤集團首個井下大型凈化水站。生產用水是井下生產重要資源,井下污水處理近年來也成為煤礦生產必須兼顧的重點項目。尤其是新發礦,受地理條件影響,該礦井下污水處理量較大。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該礦下定決心讓井下建立大型凈化水站,讓井下源源不斷污水變成凈化水,變成生產用水,直接供給到采掘工作面用水處。“煤礦井下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巷道、硐室都不能單獨割裂,所以在設計時,我們將其與井下用水點有機結合,將礦井水處理后直接輸送到工作面用水位置,實現礦井水處理不出井,這樣一來每年至少可節省成本費用420萬元。”新發礦總工程師程強這樣跟記者介紹。堅持“經濟技術一體化”原則,在設計之初就要杜絕“最大的浪費”,現已成為公司全體工程技術人員最大的追求。以上三個事例,僅僅是全體工程技術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縮影,事實上在推行“四新”應用、推進“四化建設”、堅持沿空留巷、實施“一優三減”等,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正在用手中的筆,為公司創造著有賬可查,亦或是無法估量的智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