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帶集中控制、智能節電裝置、移動變電站遠程控制等在內的16個項目的研發;為公司各礦井提供智能化改造服務,目前已改造了15臺電車,改造成功的電車預計可節約采購資金60%、維修費用40%……去年以來,龍祥公司張業良勞模創新工作室取得了諸多成績,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這個工作室成立于2023年6月,工作室的八名成員不僅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還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積累了深厚的技術經驗,張業良作為團隊的核心成員,憑借其在煤礦智能化設備研發方面的豐富經驗,帶領團隊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以他們專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精神,在推動工作室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也推動著煤礦智能化的發展。今年,其自主研發的礦用帶式輸送機雙模組變頻冗余控制系統成功通過工業驗證并投入規模化應用。這項創新技術標志著公司礦山運輸裝備在智能化、能效化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對于龍祥公司來說,每一名技術人才都是“千里馬”,都是攻克技術難題、引領產品創新的先鋒力量。2024年,這個工作室建立人才引進培養長效機制,深化“領軍人才+項目研發+創新團隊”招才引智模式,不斷優化創新生態,激勵技術人員各展其能、各盡其才,不斷培養技術骨干,不斷壯大研發團隊的力量。為提高各礦電工的專業技能和實操能力,確保電氣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這個工作室舉辦了各類培訓班,為各礦井機電專業技術人員分別講解變頻器、PLC原理、編程等課程,深入推進學習行為走深走實,將培訓工作步入常態化、長效化軌道,為公司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型人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為公司煤礦智能裝備研發和一體化生產服務領域的“橋頭堡”,這個工作室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大力研發礦山智能化設備,為企業提供全面優質服務。帶式輸送機雙備系統實現雙變頻雙系統互為備用與快速故障切換,有效解決運輸皮帶電控故障導致生產延誤的難題;自主開發的AI智能礦用攝像儀廣泛應用于皮帶道、絞車道、風道等場所;礦用三電平變頻器首次成功驅動永磁同步電機,攻克榮華一礦皮帶運量提升瓶頸……他們用一項項產品高頻地投入使用,證明著龍祥制造的魅力。目前,他們已開發出10余項適應礦井生產的智能化系統,數百臺套產品在公司各礦井投入使用。通過智能數據、設備的分析管理,井下工作人員從“巡崗”變為“坐崗”,減少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實現礦山數據信息的精準實時采集、分析和展現,提供了一站式智能服務,為企業智能化生產提質增效。
自成立以來,這個工作室成功申請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3項,受理發明專利2項。工作室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4年共投入科研資金280萬元,完成科研成果8項。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工作室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為煤礦行業的智能化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值得一提的是,礦用本安型手機正式通過國家礦用產品安全認證和防爆認證,目前已經投入使用。這個工作室嚴格按照公司對礦用本安型手機“配置要夠用、功能要夠強、造價要夠低”的要求,持續在性價比方面下功夫。“自主研發極大地提高了煤礦的安全水平和生產效率,減少了對外技術依賴度,可以更好地站在公司的角度解決問題。”龍祥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這一年,這個工作室自主研發制造的BPJ1系列礦用三電平變頻器單臺成本與以往采購相比,節省資金30%-40%,為公司機電設備平穩可靠運轉、降成增效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