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養成好習慣 方能摒棄壞毛病

2025-04-27 0

“好習慣是管出來的,壞毛病是慣出來的”。老百姓的這句樸實的話語道破了企業管理的核心邏輯。在企業發展面臨多重考驗的當下,嚴格管理既是破解現實難題的“金鑰匙”,更是筑牢長遠根基的“壓艙石”。從守牢安全底線到深挖增效潛力,從提振干事作風到完善制度保障,唯有以“嚴”字當頭改掉“跑粗”的毛病,以“實”字托底培育精細習慣,才能在復雜環境中煉就經受考驗的“硬核實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而安全堤壩的筑牢,依賴于將“嚴”字貫穿始終的管理定力。實踐表明,越是壓力增大、任務艱巨,越容易出現思想松懈、標準松動等毛病,進而埋下安全隱患。要杜絕此類現象,必須以制度剛性構建“防嚴實”的安全治理體系:強化風險意識,將隱患排查與災害治理做在前面,必須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打造優良裝備支撐;壓實責任鏈條,嚴格執行管理人員現場帶班制度,推動各級干部下沉一線、靠前指揮,把“防”的關口前移、“嚴”的標準落地、“實”的要求貫穿到每個作業環節。唯有讓遵章守紀成為全員自覺,讓安全標準成為行動本能,才能守住“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底線,為企業穩健前行打好堅實基礎。

向管理要效益,是應對考驗的關鍵抓手。當前,個別單位和員工在管理環節上仍存在成本粗放、效率不高、資源浪費等現象。其根源在于管理不夠精細、執行不夠嚴格。摒棄這些毛病,必須樹立“過緊日子”思想,以精益管理為導向,向“跑冒滴漏”開刀、向“慣性思維”宣戰:在生產組織上,優化布局、穩產穩掘,以效率提升對沖市場壓力;在設備管理上,加強檢修保養、提高周轉效率、盤活閑置資源,讓每一臺設備發揮最大效能;在資金管控上嚴控非必要支出,將有限資源聚焦到安全生產、技術創新等“刀刃”領域;在市場開拓上,調整策略、穩定老客戶、開發新渠道,通過建立價格聯動、運輸保障等制度,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優勢互補。這些舉措的核心,在于以“嚴”的管控剔除低效冗余,以“精”的管理激活發展潛能,讓每一份投入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效益提升。

企業行穩致遠,離不開過硬作風的支撐。面對艱巨任務,唯有錘煉“嚴細實”的工作作風,才能凝聚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要根治“躺平”“敷衍”等毛病,必須以責任落實為抓手,構建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節點化考核的工作機制。領導干部要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在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各部門要打破壁壘、協同聯動,將資源向重點領域集中、力量向關鍵環節匯聚,既當好本領域的“行家里手”,又做好整體戰役的“助攻先鋒”。全體員工樹立“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從細節處嚴要求、從點滴中抓落實,讓“嚴細實”成為工作習慣、行動準則。如此,才能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把挑戰變為機遇,在全員奮進中形成無往不勝的攻堅合力。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從安全管理的“九個能力”到精益管理的“七個抓好”,公司已構建起系統化的管理提升路徑,關鍵在于以“嚴”的標準確保執行到位。要杜絕“制度掛在墻上、責任停在嘴上”的毛病,必須建立全過程督導機制,對重點任務跟蹤問效,對落實不力嚴肅問責,讓每項制度都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同時,結合實際動態優化制度體系,在合規框架內鼓勵創新突破,使管理舉措既“嚴”得有力度,又“活”得有溫度,最終形成“用制度管人、按流程辦事”的長效機制。

從本質上看,嚴格管理不是簡單的“苛責”,而是對企業未來的負責;不是短期的“加壓”,而是對發展規律的遵循。當“嚴”與“實”成為企業發展的底色,當“精”與“細”融入每個崗位的日常,企業就能在市場變化中穩如磐石、韌性生長。對于每一位奮斗者而言,唯有理解嚴管理背后的深謀遠慮,踐行共同奮斗蘊含的責任擔當,才能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共同譜寫現代化新雞礦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市場競爭從不同情“差不多”,只青睞“嚴細實”。只要我們始終以嚴格管理為筆,以實干奮斗為墨,就一定能在挑戰中書寫出企業發展的嶄新答卷,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